以『斬』為字根衍生的字
※斬:ㄓㄢˇ找到50則。
1.砍、殺。如:「披荊斬棘」、「斬首示眾」、「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披荊斬棘:ㄆㄧ ㄐㄧㄥ ㄓㄢˇ ㄐㄧˊ比喻克服種種困難。荊、棘,二種多刺的草木。亦作「披荊帶棘」。=披荊棘←→蹈襲故常、養尊處優。
如:「他披荊斬棘,辛苦奮鬥,終於有了今日的成就。」
○斬首示眾:ㄓㄢˇ ㄕㄡˇ ㄕˋ ㄓㄨㄥˋ砍一人之首以警示大眾。
三國演義˙第一○八回:「輕則發遣邊方,重則斬首示眾。」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ㄓㄢˇ ㄘㄠˇ ㄅㄨˋ ㄔㄨˊ ㄍㄣㄔㄨㄣ ㄈㄥ ㄔㄨㄟ ㄧㄡˋ ㄕㄥ (諺語)比喻處理問題要從根本著手,澈底解決,否則經過一段時間,又會成為問題。
如:「面臨這僵局,你一定要壯士斷腕,痛下決定,否則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2.斷絕。
孟子˙離婁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戰國策˙秦策三:「北斬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兵不下。」
※嶄:(一)ㄓㄢˇ(副詞)1.突出。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
2.很、特別,表示程度。如:「嶄新」。
○嶄新:ㄓㄢˇ ㄒㄧㄣ全新、極新。亦作「斬新」。=極新、簇新←→古舊、破舊、陳腐。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我今天日裡看見他送客的時候,莫說穿的是嶄新衣服,底下人也四五個,那裡至於吃盡當光。」
(二)ㄔㄢˊ同「巉」。
○嶄然:ㄓㄢˇ ㄖㄢˊ(1)高峻突出的樣子。
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北有雙山,夾道嶄然。」
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二十六˙小獵犬:「見一小鹿,長二寸許,雙角嶄然。」
(2)形容事物簇新鮮明。
聊齋志異˙卷十˙恆娘:「袍褲襪履,嶄然一新。」
○嶄露:ㄓㄢˇ ㄌㄨˋ顯示表露。←→隱沒。
如:「他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服裝界嶄露頭角。」
○頭角嶄然:ㄊㄡˊ ㄐㄧㄠˇ ㄓㄢˇ ㄖㄢˊ形容年輕有為,才能出眾。亦作「頭角崢嶸」。=出人頭地。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眾謂柳氏有子矣。」
○嶄露頭角:ㄓㄢˇ ㄌㄨˋ ㄊㄡˊ ㄐㄩㄝˊ比喻顯示特出的才華或本領。=嶄露鋒芒←→不露圭角。
語本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眾謂柳氏有子矣。」如:「由於他的反應快、點子新,很快便在廣告界嶄露頭角。」
○嶄露鋒芒:ㄓㄢˇ ㄌㄨˋ ㄈㄥ ㄇㄤˊ突顯才華能力。=顯露頭角。
如:「他苦讀有成,終於在這次競賽中,嶄露鋒芒。」
※暫:(語音)ㄓㄢˋ(讀音)ㄗㄢˋ(副詞)1.不久、短時間。
書經˙盤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姦宄。」
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2.姑且。
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封神演義˙第一回:「因望下一看,知紂王尚有二十八年氣運,不可造次,暫回行宮。」
3.初、剛剛。
漢˙王充˙論衡˙禍虛:「始聞暫見,皆以為然;熟考論之,虛妄言也。」
唐˙李益˙宿石邑山中詩:「曉月暫飛千樹裡,秋河隔在數峰西。」
4.猝然、忽然。
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廣暫騰而上胡兒馬。」
文選˙江淹˙別賦:「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者乎!」
參看:與暫有關的詞語
※慚:ㄘㄢˊ羞愧。如:「大言不慚」。
○大言不慚:ㄉㄚˋ ㄧㄢˊ ㄅㄨˋ ㄘㄢˊ(1)不顧事實而妄言誇大。=大吹牛皮、大張其詞、夸夸其談。
(2)比喻不知羞慚。
鏡花緣˙第十八回:「大約腹中並無此書,不過略略記得幾種,他就大言不慚,以為嚇人地步。」
書經˙仲虺之誥:「成湯放桀于南巢,惟有慚德。」
聊齋志異˙卷三˙連瑣:「與楊略話,見女慚懼可憐,乃出,分手去。」
○慚德:ㄘㄢˊ ㄉㄜˊ德行有缺陷、不圓滿。
書經˙仲虺之誥:「成湯放桀于南巢,惟有慚德。」
唐˙李白˙與賈少公書:「方之二子,實有慚德,徒塵忝幕府,終無能為。」
參看:與慚有關的詞語
※漸:(一)ㄐㄧㄢˋ (二)ㄐㄧㄢ
(一)ㄐㄧㄢˋ
1.(副詞)慢慢的、逐步的。如:「循序漸進」、「漸入佳境」。
○循序漸進:ㄒㄩㄣˊ ㄒㄩˋ ㄐㄧㄢˋ ㄐㄧㄣˋ按照一定的次序與步驟逐漸推進。亦作「循次而進」。=按部就班←→一步登天。
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句下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清史稿˙卷四四三˙于式枚傳:「惟在朝廷本一定之指歸,齊萬眾之心志,循序漸進。」
○漸入佳境:ㄐㄧㄢˋ ㄖㄨˋ ㄐㄧㄚ ㄐㄧㄥˋ比喻環境逐漸好轉或趣味漸濃。見「漸至佳境」條。
鏡花緣˙第三十八回:「今日忽然現出『若花』二字,莫非從此漸入佳境。」
2.(名詞)事情逐步發展的過程。
管子.明法:「姦臣之敗其主也,積漸積微,使主迷惑而不自知也。」
水滸傳.第一一○回:「卻說這江南方臘起義已久,即漸而成,不想弄到許大事業。」
○積漸:ㄐㄧ ㄐㄧㄢˋ逐漸累積而成。=浸漸。
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積漸然,不可不察也。」
○即漸:ㄐㄧˊ ㄐㄧㄢˋ逐漸。
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二折:「火燎也似身軀熱,錐剜也似額角疼,即漸裡瘦了身形。」
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繡閣內銀缸光燦,即漸裡剪輕煤和麝蘭。」
(二)ㄐㄧㄢ(動詞)
3.流入。書經.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
○東漸西被:ㄉㄨㄥ ㄐㄧㄢ ㄒㄧ ㄅㄟˋ指向東、西方流傳。
語本尚書˙禹貢:「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如:「這些經典作品的風格如今已東漸西被,為全世界所接受。」
4.浸溼、溼潤。詩經.衛風.氓:「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墨子.尚賢下:「雨露之所漸,粒食之所養。」
5.埋沒、淹沒。楚辭.宋玉.招魂:「皋蘭被徑兮,斯路漸。」
淮南子.人間:「水決九江而漸荊州,雖起三軍之眾,弗能救也。」
6.影響、慢慢感染。
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俗之漸民久矣。」
唐.白居易.策林一.十三號令:「被於萬姓,漸於四夷。」
參看:與漸有關的詞語
※塹:ㄑㄧㄢˋ (名詞)1.坑、壕溝。亦指護城河。如:「溝塹」。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使高壘深塹,勿與戰。」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書˙吳主權傳:「夏四月,大赦,詔諸郡縣治城郭,起譙樓,穿塹發渠,以備盜賊。」
○溝塹:ㄍㄡ ㄑㄧㄢˋ繞城的濠溝。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傳:「乃出兵大戰,自旦及昏,復大破之,殺傷無數,城中溝塹皆滿。」
2.險阻的地形。
南史˙卷七十七˙恩倖傳˙孔範傳:「長江天塹,古來限隔。」
○天塹:ㄊㄧㄢ ㄑㄧㄢˋ天然的河海險要地。
隋書˙卷二十三˙五行志下:「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南北,今日北軍豈能飛渡耶?」
宋˙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詞:「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3.喻困難。如:「不經一塹,不長一智。」
4.見「地塹」條。
○地塹:ㄉㄧˋ ㄑㄧㄢˋ在兩條大致平行的斷層線之間,因地層相對下降,而成狹長的低地者,稱為「地塹」。或稱為「裂谷」、「溝狀斷層」。如:「萊茵地塹」。
(動詞)5.挖溝。
左傳˙昭公十七年:「使隨人與後至者守之,環而塹之。」
參看:與塹有關的詞語
【以下為罕用字】
※蹔:(語音)ㄓㄢˋ(讀音)ㄗㄢˋ同「暫」。
○打蹔:ㄉㄚˇ ㄓㄢˋ輔佐。
元˙喬吉˙水仙子˙喚回春夢一雙蝶曲:「海漫漫誰是龍蛇,魯子敬能施惠。周公瑾會打蹔,千古豪傑。」
※鏨:ㄗㄢˋ1.(名詞)鑿刻金石的工具。說文解字:「鏨,小鑿也。」亦稱為「鏨子」。
2.(動詞)鐫刻、雕鑿。如:「鏨花」、「鏨字」。
紅樓夢˙第六十六回:「又將鴛鴦劍取出,……一把上面鏨一鴛字,一把上面鏨一鴦字。」
警世通言˙卷十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你家常常鏨鑿什麼東西?」
○鏨刀:ㄗㄢˋ ㄉㄠ雕刻金石所用的刀。
○鏨子;ㄗㄢˋ ˙ㄗ一種用來鏨切或雕刻的工具。一端為刀口,另一端可用鋼錘敲擊。
○鏨口兒:ㄗㄢˋ ㄎㄡˇㄦ碎銀子。
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三折:「我兄弟兩個曾見你半釐鏨口兒,是那個要了你銀子?」
※覱:ㄓㄢˋ逞見。見玉篇‧見部。
※嶃:ㄔㄢˊ【巉】之異體字。高險、險峻。
文選.張衡.西京賦:「坻崿鱗眴,棧齴巉嶮。」
唐.王仁裕.和韓昭從駕過白衛嶺詩:「登高曉蹋巉巖石,冒冷朝衝斷續煙。」
※獑:ㄔㄢˊ見「獑胡」。
○獑胡:動物名。猿屬,形似獮猴,頭上有髦,腰圍白毛如帶。或作「獑猢」。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蛭蜩蠼猱,獑胡豰蛫。」
※(斬/耳):(一)ㄋㄧˇ (二)ㄐㄧˋ(漸/耳)為異體字。
(一)ㄋㄧˇ1.指物貌。見玉篇.耳部。
2.語助詞。見正字通.耳部。
(二)ㄐㄧˋ
3.鬼死為(漸/耳)。字彙.耳部:「(漸/耳),相傳人死為鬼,人見懼之,鬼死為(漸/耳),鬼見懼之。」
聊齋誌異.卷五.章阿端:「人死為鬼,鬼死為(漸/耳)。」
※慙:ㄘㄢˊ【慚】之異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