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常經〉法義
破無常九法
1.自性八皈依。
2.證18法。
3.十度萬行。
4.修三自性定,隨順圓覺性。
5.諸佛之經。
6.發心發願,學諸菩薩行。
7.用中觀般若波羅蜜多法破。
8.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全方位破。
9.有常,三世佛法滿虛空。
無常,異熟果成,要理全。
諸行無常。眾生業因果時空交錯。
是生滅法。塵埃落定。是不昧因果。
生滅滅已。回頭是岸。由初地起修。
寂滅為樂。三世諸佛。有果予眾賞。
稽首歸依無上士。恆用戒相塗瑩體。
稽首歸依妙法藏。常持定服以資身。
稽首歸依真聖眾。菩提妙法遍莊嚴。
生。不可愛。帶業來故。無生、當證八地。
老。不光澤。無生氣故。無老、當證佛壽。
病。不可念。無法往生。無病、當證法身。
死。不稱意。諸不順事。無死、當證意生。
無常
外道七無常:
1.作已而捨
2.形處壞
3.無常入一切法
4.性、無性、無常
5.五陰
6.五陰轉變間
7.性無常
我能生他故我常。他無常。
如天主上帝。
從他而生。他常。我無常。
如無明。
★如破瓶。燋種。
非淨瓶。菩提種。
外道:
1.有性攝生死。作業悉空故。
邪曲迷醉。妄稱一切智說。
牛有角故。生一切法有。
執有故生文字獄。
2.無性亂因果。無法、無學、喜頑空。
18空為了。成枯木禪。
覺知因盡。作無所有想。
覺知果盡。作斷滅想。
兔無角故。一切法空故。
3.有性無性。是自相因果亂。
分齊不通。故起非分之想。
不應作有、無二相。
虛空、法界是二相故。
生死、涅槃是過程故。
4.非觀察而不生妄想。
非不觀察、而生不妄想。
5.佛離所作性。名常。
名俱生無作意生身。
外道執內、外無常。名常。
破無常法:
1.自性八皈依。
2.證18法。
3.十度萬行。
4.修三自性定,
及隨順圓覺慧。
5.諸佛之經。
6.發心發願,學諸菩薩行。
7.用中觀般若波羅蜜多法、破。
8.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全方位破。
9.有常,三世佛法滿虛空。
無常,異熟果成,要理全。
中。佛 菩提金剛。49年指導。
觀。菩薩精進金剛。 ̄︳
二乘頑空金剛。 ︳如何
外道無明金剛。 〉
凡夫顛倒金剛。 ︳對治?
魔宮欲速金剛。ˍ︳
中。結一切有無為。世出世間法。
觀。無少法可得也。頓然清淨悟。
中。道非無學、非斷滅。
觀。諸佛土正演戲法。
中。道無二相。對相。絕相。諸相。
觀。何況八宗。十派。諸論祖師。
中。持隨順圓覺慧。
觀。三自性成就修。
中。寂靜輕安成就。
觀。佛眾心念出入。
中。中行深般若故。
觀。諸佛清淨發心。
中。其雪山六年苦修。
觀。佛心中心十二法。
中。其最後一生。
觀。諸佛成佛密。
增上意樂者。發菩提心也。
外道取蘊。故有50陰魔出。
火者、無明火。
輪者、八苦輪。
由識轉智。由智起用。
無智亦無得。名無常。無少法可得。
1.所見為幻。 ̄ ̄︳
2.心內有妄。 〉即地藏三觀。
3.除妄成真如。╴︳
1.大悲輕安。離離……得清淨及覺性。
2.寂靜輕安。不出不入。知佛眾生心念。
3.寂滅輕安。不取離及靜相。
是三昧運用法。
此即佛教菩薩所修三法。
諸法從佛緣生。 ̄\
滅因病已癒。╴╴/
無常。因眾業交錯。
違其所意。故謂苦。以為實。
無常之功。能滅五毒及諸煩惱。
能生無我。無我所心。故無貪欲。
讓世間業脂消。出世功德肥。
常及無常。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佛之常樂我淨。
四種念死:
憂相應。如喪愛子。
驚相應。悲童子暴卒。
中人相應。離生故恐。
智相應。厭能生智。
三種死:
等死。依修眾生。
斷死。阿羅漢。
念念死。諸行念念滅故。
二種死:
不時節死:自殺、他殺、(病。)無因緣。
時節死:壽庫已盡。
八種行禪死:
兇惡人逐。 壽命無力。
無因緣。 久遠分別。
本取。 無相。
身多屬。 剎那。
本取轉進先取。能激禪功。
身多屬。七大假合。眾生如木偶。
久遠分別。三世三心不可得故。
無相故。入不二法。超有無為法。
剎那即無明。即有休息。
當作不休息菩薩行。
畢竟空。即是空。無有常。無常事。
無常空。是後空。乃有入無。非空。
【附】〈佛說無常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苾芻。有三種法。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何者為三。謂老病死。汝諸苾芻。此老病死。於諸世間。實不可愛。實不光澤。實不可念。實不稱意。若老病死。世間無者。如來應正等覺。不出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是故應知。此老病死。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由此三事。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外事莊彩咸歸壞 內身衰變亦同然
唯有勝法不滅亡 諸有智人應善察
此老病死皆共嫌 形儀醜惡極可厭
少年容貌暫時住 不久咸悉見枯羸
假使壽命滿百年 終歸不免無常逼
老病死苦常隨逐 恒與眾生作無利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諸苾芻眾。天龍、藥叉、揵闥婆、阿蘇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