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五方佛列表

【表一】                       張老師解說

 

1.如是我聞。

6.曼殊室利

 

2.一時

4.廣嚴城

7.12願即剎土境義。

  分三組表之

/(1)(3)(6)

—(2)(4)(5) (8)(9)

\(7)(10)(11)(12)

3.

 

5.來眾。

 

 

福功德

視發心而言

 

【補充說明】12願:

1.成佛時

A.自身光明。能照無量無邊世界。

B.以32大人相。80好隨形。莊嚴其身。

C.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3.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乏少。

6.一切諸根不具者。聞我名。皆得端正黠慧。無疾苦。

 

2.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

  光明廣大。功德巍巍。

  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日月。

  幽冥眾。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4.令邪道。安住菩提道中。

  二乘入大乘住。

5.修梵行者。不缺。

  有毀戒者。聞我名。還得清淨。

8.女轉男身。

9.外道入正見。

7.眾病逼切。

  無救無歸。  聞我名。

  無醫無藥。  皆得安樂。

  無親無家。  轉進乃至證菩提。

  貧窮多苦。

10.王法所錄。  聞我名。

   無量陵辱。

   悲愁煎逼。  能解。

11.飢渴所惱。聞我名。得上妙飲食。

12.貧無衣服。   聞我名。

   蚊蝱寒熱。

   晝夜逼惱。   得一切滿足。

 

【表二】                    張老師解說

1.經名:

  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

  說12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呪。

  拔除一切業障。

2.剎土:

(1)無女人、三惡道苦音聲。

(2)琉璃為地。金繩界道。

   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

3.11橫:

(1)無藥醫。     (7)水溺

(2)遇蒙古大夫   (8)惡獸噉

(3)卜問殺生     (9)墮崖

(4)王法         (10)毒藥呪咀

(5)非人奪       (11)餓死

(6)火焚

 

剎土(修持)儀軌:

1.左右二輔:  日光、月光遍照菩薩

2.外導:文殊、觀世音、得大勢、無盡意、

        寶檀華、藥王、藥上、彌勒菩薩。

3.護法:

宮毘羅   伐折羅

迷企羅  安底羅

頞儞羅  珊底羅

因達羅   波夷羅

摩虎羅  真達羅

招杜羅  毘羯羅

4.藥師咒49遍

五色彩旛。          五色縷。結我名

七層燈。

49遍誦經。

49燈供佛。         藥師咒108遍

燈大如車輪。        治百病

49日光明。

49日放生。

 

道場供養

諸佛菩薩道場

是因成就力而生大地相應法。是果供眾生。

而非靠錢財所建、眾生所捐的。

且佛菩薩道場,自有他們儀軌。

    世間所能譬喻、比較的。

與諸佛菩薩共修 ̄\如  法\天地

而非與世間人共修/不如法/之別

不是錢成就\—有為法

而是法成就/—出世法。

 

※附錄《藥師咒》

南謨薄伽伐帝  鞞殺社  窶嚕薜琉璃  薄喇婆  喝囉闍耶

怛他揭多耶  阿囉喝帝  三藐三勃陀耶  怛姪他

唵  鞞殺逝  鞞殺逝  鞞殺社  三沒揭帝  莎訶。

 

藥師心咒

(爹雅他  嗡  貝卡這  貝卡這  瑪哈貝卡這

  拉喳  薩穆嘎喋  梭哈。)

 

 

【相關問答】張老師解說

1.為何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

答:

此機相類,即指藥師。

相類—比較有緣,且能夠迫切需要的。

相—相相亦相應。

類—此土與藥師。

 

2.為何說: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答:

有佛即有相 

有法亦有相  統稱像法。

有僧亦有相 

三期:

     正、像、末。指中階段。

 

3.「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未強調「須往生其國」,即能得此果。然否?

答:

與佛有緣,必定成就。

即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不必特指西方。

方方無位。佛無方位。有即是。

無,任何一方也無用。

 

4.「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何人能得此利益?

答:

A修行者。

B與佛有緣者。

 

5.「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邪道都能得此利益嗎?

答:

邪道有佛緣者。

 

6.「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聞名即可?還須稱名、禮拜、懺悔否?或是此眾生宿世即與藥師佛有緣,且久劫薰修?

答:

聞名是宿行,得救是精進果。有母。

稱名是功力,有父。

 

7.請問:「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捨家。趣於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此段經文該如何解說?

答:

(1)從彼命終。還生人趣。

   有宿緣故,

   因果盡故。

(2)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

   因佛開、示、悟、入四道(法)故。

(3)便能捨家。趣於非家。

   基礎條件。

(4)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

   指二地以上。

(5)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

   入佛知見故。

(6)不謗正法。不為魔伴。

   無分別心,指八地以上。

(7)漸次修行。諸菩薩行。

   明心見性始名修。

(8)速得圓滿。

   次第或頓超,

   全仗當事人根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度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