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戒』為字根衍生的字

※戒:ㄐㄧㄝˋ找到109則。

(動詞)1.防備。說文解字:「戒,警也。」如:「戒備」。

荀子˙儒效:「家富而愈儉,勝敵而愈戒。」

2.謹慎、慎重。如:「戒慎」。

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3.警告、勸導。如:「勸戒」。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便有一二分錯處,你倒是或教導我,戒我下次,或罵我兩句,打我兩下,我都不灰心。」

4.告訴、告知。

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賓。」

宋˙黃庭堅˙送王郎詩:「連床夜語雞戒曉。」

5.革除。如:「戒酒」、「戒毒」、「戒賭」、「戒菸」。

(名詞)6.宗教上約束禁止某些行為的規條,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十戒」、「戒律」、「破戒」。

西遊記˙第八回:「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

7.文體名。內容用以警戒自己或別人。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次則箴興於補闕,戒出於弼匡。」

8.配戴於手指上的環狀飾品。如:「金戒」、「銀戒」、「鑽戒」。

 

※械:ㄒㄧㄝˋ(又音)ㄐㄧㄝˋ找到30則。

(名詞)1.鐐銬、枷等刑具。

漢書˙卷六十六˙公孫賀傳:「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

新唐書˙卷二○九˙酷吏傳˙來俊臣傳:「凡囚至,先布械于前示囚,莫不震懼,皆自誣服。」

2.兵器、武器。如:「軍械」、「繳械」。

墨子˙公輸:「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

紅樓夢˙第一○二回:「起先晚上不敢行走,以致鳥獸逼人,甚至日裡也是約伴持械而行。」

3.器物、用具的總稱。如:「器械」、「機械」。

莊子˙天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

 

※誡:ㄐㄧㄝˋ(動詞)1.警告、規勸。如:「告誡」、「規誡」。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周公藏其策金縢匱中,誡守者勿敢言。」

北史˙卷十三˙后妃傳上˙魏神元皇后竇氏傳:「賓臨終,誡其二子速侯﹑回題,令善事帝。」

○告誡:ㄍㄠˋ ㄐㄧㄝˋ申告勸誡。亦作「告戒」、「誥誡」。=申飭、警告。

如:「張生品性不端,老師特予以告誡一番。」

2.戒備。通「戒」。

左傳˙桓公十一年:「鄖人軍其郊,必不誡,且曰虞四邑之至也。」

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前車覆,後車誡。」

(名詞)3.訓令、告示。

荀子˙彊國:「發誡布令而敵退,是主威也。」

4.格言、教條。如:「女誡」、「摩西十誡」。

後漢書˙卷七十六˙循吏傳˙秦彭傳:「乃為人設四誡,以定六親長幼之禮。」

○十誡:ㄕˊ ㄐㄧㄝˋ猶太教、基督教的十種戒約。相傳為上帝在西奈山上親自授予摩西,作為同以色列人訂立的約法。包括崇拜唯一上帝而不可拜別神、不可製造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稱上帝名字、須守安息日為聖日、須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別人妻子財物等。

○女誡:ㄋㄩˇ ㄐㄧㄝˋ書名。後漢班昭撰。一卷。分為卑弱、夫婦、敬順、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等七篇。以柔順之道,告戒婦女遵循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倫理傳統。

 

○申誡:ㄕㄣ ㄐㄧㄝˋ(1)告誡責備。

史記˙卷四˙周本紀:「王道衰微,穆王閔文武之道缺,乃命伯臩申誡太僕國之政。」

(2)公務員犯輕微過失所受的處分。

(3)警察在執勤時,對違警人用言詞予以申斥告誡,期其悔悟,不致再犯。

○炯誡:ㄐㄩㄥˇ ㄐㄧㄝˋ明顯的警惕。或作「炯戒」。

北史˙卷三十一˙高允傳:「夫史籍,帝王之實錄,將來之炯誡,今之所以觀往,後之所以知今。」

○訓誡:ㄒㄩㄣˋ ㄐㄧㄝˋ(1)教導勸誡。=教訓。

如:「他決定聽從母親的訓誡,改過自新。」

(2)少年管訓處分中一種較輕微的刑罰。由少年法庭的法官在法庭內執行,以當面勸導的方式,告訴受訓誡者錯在哪裡,以及該如何改過等。訓誡後,再令少年寫悔過書,並請其父母等注意管教孩子。

○誥誡:ㄍㄠˋ ㄐㄧㄝˋ告諭警誡。亦作「告戒」、「告誡」。

如:「老師誥誡我們不要太貪玩。」

○勸誡:ㄑㄩㄢˋ ㄐㄧㄝˋ規勸告誡。

晉˙范甯˙春秋穀梁傳序:「舉得失以彰黜陟,明成敗以著勸誡。」

文明小史˙第三十九回:「求他勸諭兵丁,不要醉後橫行的話,說了上去,他倒十分客氣,不肯領情,止許為勸誡兵丁。」

 

○告誡書:ㄍㄠˋ ㄐㄧㄝˋ ㄕㄨ警方在檢肅流氓之前的一種警告文書。

○小懲大誡:ㄒㄧㄠˇ ㄔㄥˊ ㄉㄚˋ ㄐㄧㄝˋ意謂受到小懲罰,而有大警誡的作用,可免將來再重犯過錯。或作「小懲大戒」。

語本易經˙繫辭下:「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魏書˙卷九十七˙島夷桓玄傳:「猶冀玄當洗濯胸腑,小懲大誡,而狼心弗革,悖慢愈甚,割據江湘,擅威荊郢。」

○狐丘之誡:ㄏㄨˊ ㄑㄧㄡ ㄓ ㄐㄧㄝˋ用以比喻人當謙虛,切勿自滿,方能避禍得福。

語本列子˙說符:「狐丘丈人謂孫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孫叔敖曰:『何謂也?』對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逮之。』」

 

※裓:(一)ㄍㄜˊ1.衣襟。衣服的前襟。《類篇》衣裾。《玉篇》衣裓也。

唐.《柳宗元.送文暢上人登五臺遂遊河朔序》:「然後蔑衣裓之贈,委財施之會不顧矣。」

2.僧人穿的衣服。「居無何,而方文至,出裓中詩一篇以貺予。」

○衣裓:ㄧ ㄍㄜˊ花籃。古印度用以盛花供佛。「衣裓」像我們中國人講的花籃,是盛華器,是一種專門盛花的器具,形狀就像傘,裓沒有傘柄,倒過來,面積大,花盛得滿滿的。《釋典》有衣裓。

佛說阿彌陀經:「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中峯大師‧懷淨土詩‧之五:「六時不斷雨天華,風味新奇孰有加。清旦滿盛衣裓裏,歸來重獻佛袈裟。」

(二)ㄐㄧㄝ3.堂涂。古代指從堂下至門鋪的磚路。

 

※祴:ㄍㄞ1.古代樂章之名,即祴夏。

說文解字:「祴,宗廟奏祴樂。」段玉裁.注:「宗廟中賓醉而出,奏祴夏,故字從示。」周禮.春官.笙師:「舂牘、應、雅,以教祴樂。」鄭玄.注:「祴樂,祴夏之樂。」

2.堂下階前磚砌的路。

元.熊忠.古今韻會舉要.平聲.佳韻:「祴,塼道也。」

周禮.考工記.匠人:「堂涂十有二分。」鄭玄.注:「謂階前,若今令甓祴也。」

唐.賈公彥.疏:「漢時名堂涂為令甓祴,令辟則今之磚也,祴則塼道者也。」

3.古西域部族名。

新唐書.卷四十三.地理志:「骨利幹之東,室韋之西有鞠部落,亦曰祴部落。」

 

※悈:(一)ㄎㄜˋ (二)ㄐㄧㄝˋ

(一)ㄎㄜˋ1.駭而自專。集韻.入聲.德韻:「悈,駭而自專也。」

(二) ㄐㄧㄝˋ2.警戒。

說文解字:「悈,飭也。」段玉裁.注:「悈,與戒義同,警也。」

3.急速。玉篇.心部:「悈,疾也。」

4.慬。廣雅.釋詁:「悈,慬也。」

5.衰老。

漢.揚雄.方言.卷十:「悈,老也,皆南楚江湘之間代語也。」

 

※駴:ㄒㄧㄝˋ(動詞)1.如疾雷般擊鼓。

周禮˙夏官˙大司馬:「及所弊,鼓皆駴,車徒皆譟。」鄭玄˙注:「疾雷擊鼓曰駴。」

2.驚異。通「駭」。

墨子˙號令:「讙囂駴眾,其罪殺。」孫詒讓˙注:「畢云:『駴,駭字異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度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